ICT增长点落移动互联
来源: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发布时间:2012/10/21 23:25:16 编辑:editor 阅读 595
(中国软件网讯)发轫于2000年,从wap应用起步的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随着2009年我国移动通信3G网络的应用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将会在ICT产业中
(中国软件网讯)发轫于2000年,从wap应用起步的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随着2009年我国移动通信3G网络的应用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将会在ICT产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拟从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和现状、趋势与发展以及预测及建言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 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和现状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首先体现在用户数目和收入规模持续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20106月份止,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2.77亿,占全部手机用户数近四成;半年内新增手机上网用户数4334万,增幅为18.6%。移动互联网的收入规模继2009年达到112亿的基础上,2010年的收入会超过150亿元。

 其次,在业务方面,表现出商务化程度有所提高、娱乐化优势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和应用商店模式开始风行的特点。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移动电子商务在2010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央行于621日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三方支付的身份和准入门槛,运营商、银行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厂商各自动作频频。中国移动入股上海浦发银行,获得进入支付领域的资格;中国银联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和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国内第三方支付巨头YeePay易宝并购位于成都的西部支付网拉开了行业洗牌的帷幕……而音乐、文学和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娱乐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四川的中国移动音乐基地2009一年为中国移动贡献了220亿的收入;继汉王之后,盛大挟其在网络文学的优势也推出了电纸书,三大运营商也已推出或者准备出其电子阅读产品。即时通信(IM)、移动社区、位置服务等沟通和信息工具日益普及,目前移动IM活跃用户已达1.62亿人,手机浏览器用户数也逾亿人,GPS手机也越来越多。应用商店(Appstore)这种业务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中国移动去年发布的MMMobile Market)平台,2010年预期用户超1000万人,产业链价值过百亿。思凯、诺基亚等平台和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Appstore。总之,业务种类丰富化、服务内容深入化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另外,在平台方面,随着20093G通信网络建设的展开,带宽状况大为改善;以手机为主体的硬件终端保持了增长势头,2009一年生产手机6.19亿部,占全球产量的50%;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各放其彩,其中智能手机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但是功能手机由于其价格低廉、简单易用依然得到市场青睐。目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有基于MTKJava平台、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AndroidOMSMac OSBrew等,Java平台由于功能手机的巨大存量占据操作系统份额首位;Symbian借诺基亚占得第二位;Brew平台则凭借高通在C网市场的垄断优势名列第三。

 虽然移动互联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仍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是在包括2.5G2.75G2G网络上运行的。只有不到10%的用户使用3G网络上网;智能终端昂贵,大量应用是功能手机加wap上网,用户群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现象明显,七成用户ARPU值低于百元;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很多企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例如主推基于MTK操作平台的思凯在08年以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趋势

 今年年初,著名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预测了2010年十大重要ICT技术,大部分涉及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在未来两三年,我国将生产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的手机,手机用户将接近10亿。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市场,随着技术的演进,移动互联网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成为未来ICT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平台。针对网络平台,随着3G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未来TD-LTEWiMax4G技术和标准的完善,未来移动通信的带宽将比现在大很多,目前基于wap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模式将不存在,进入基于www的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针对硬件平台,目前的智能手机大都在1500元以上,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普及应用;随着未来单芯片解决方案等技术的发展,有望在一两年内出现只有几百元的智能手机,这将极大地刺激用户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至于操作系统平台,去年谷歌推出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胜出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基于android内核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MS

 其次是业务。在未来带宽变宽的形势下,视频下载和视频通话类应用必然将得到普及,尤其是目前在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视频下载类内容将在移动互联网风光再现。软件商店、应用仓库这种模式将变得非常普及,先试用,后收费的本土化软件商店计费模式逐渐显示其生命力。而移动电子商务方面,不同于运营商控制的日本模式和appstore主导的美国模式,将会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将厘清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商的分工和角色,从而使得移动支付变得普及。

 随着带宽、智能终端和电池续航力的持续优化和未来移动应用程序的极大丰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必将到来。下面试举几个未来有生命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加以说明:

 云存储。谷歌等大鳄针对企业级存储市场布局已定;但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云存储服务,进入门槛不高,收费模式也较成熟。

 网络即时通信(IM)。可植入式Web IM突破了浏览器和IM的局限性,继承了传统IM的优点,同时又在开放的网络人际传播上做出了创新的贡献,为网站本身带来流量价值。

 云曲库。220亿元的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年收入让大家意识到了网络音乐的威力。随着资费下降、用户增多,云曲库模式值得关注。

 移动购物。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Rekuten移动电子商务收入已占全部电子商务总收入近两成。未来的移动购物,值得期待。

 位置信息服务。定位服务用途广泛,几乎和其他每种移动应用都有关联,位置信息服务蕴藏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3. 移动互联网的预测及建言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10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随着3G的发展和移动通信及WEB2.0技术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市场。” UC科技CEO俞永福提出,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前谷歌中国总裁、创新工场总裁和著名华裔科学家李开复更用其投资动向证明了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切认知。

 作为行业管理者,应该制定出指导性建议、规范性文件,以明确产业格局,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ICT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该首先了解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生态,把握产业链的增长点和赢利点,瞅准产业发展机会,根据地方优势突入产业链分工,为移动互联网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未来有志于逐鹿移动互联网这一蓝海的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把握动态,掌握先机。在产业变动和迁移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应时时追踪产业发展动态,深刻理解产业格局,最后形成对产业发展和细分业务发展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这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占得先机。

创新是移动互联网的生命,没有创新势必无法在这一波产业增长中站稳脚跟。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只是标新立异,也并不只是高科技创新。本地化创新就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新模式:针对本地用户的应用特点,开发出适用本地的有生命力的新业务类型和产品形态也是创新。另外,融合也是创新,融合后所催生的新应用将是一大类创新的来源。在操作系统、客户端、甚至是输入法内集成各种应用,提升用户体验从增加用户黏性,也是一种创新。有了创新产品后,把握时机适时切入就变得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是快节奏的,时机稍纵即逝,容不得一慢二看三通过

 找好方向,合纵连横。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掌握平台,门户为王。任何能够运行第三方应用的软件都可以成为平台和门户:浏览器、操作系统、IM客户端、移动支付客户端、输入法,不一而足;抓住了平台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第二种是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DoCoMo将其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i-mode细分为i-applii-areai-motioni-shoti-motionali-channel6个子品牌,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中国移动八大业务基地多少也有些i-mode的影子。瞄准目标人群,做精做深入业务,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良方。合纵连横的主要方式是联盟和产业链延伸。产业联盟可以较快地帮助企业借力联盟伙伴进入角色,谷歌借助摩托罗拉和HTC炒热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就是成功的例子。产业链延伸既可以用来发展当前主业,也可以进行产业迁移。模仿大师腾讯就是产业链延伸的典范。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十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对如此巨大的移动互联网机会,相信每个有准备的参与者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

 

联系我们CONTACT 扫一扫
愿景:成为最专业的软件研发服务领航者
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深圳 Tel:020-38931912 务实 Pragmatic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翰景路1号金星大厦18层中睿信息 Fax:020-38931912 专业 Professional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有色金属大厦509~510 Tel:0755-25855012 诚信 Integrity
所有权声明:PMI,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I-ACP, PMI-PBA和PMBOK是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的注册标志。
版权所有: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82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