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看,Twitter 的发展顺风顺水,最新的数据表明,广告主已经达到 2400 家,1亿活跃用户,其中每天有 5000 万人发送2.5亿条信息。与此同时,员工也在迅速增加,到上月已经超过 750 人。公司估值也达到了 80 亿美元。
然而圈内人也都知道,Twitter 内部一直不太平,除了最大的股东 Ev Williams 和项目创始人、现任董事长 Jack Dorsey 不和之外,近一年来有不少高管、产品研发骨干不断离职。这是为什么呢?
一位要求匿名的前员工向 BusinessInsider 网站透露了大量内幕情况。在他看来,Twitter 的问题主要出文化上:
- Twitter 办公室充满自满情绪。
- 与其他成熟的创业企业比如 Facebook 主要精力放在不断改进自己和产品不同,Twitter 的心态是,产品就这样了,完善一下即可。
- 他感觉 Twitter 产品上的问题出在成功比较偶然,而负责产品的人现在认为只要不搞砸就行。
- 风气不正,谁人缘好,谁更容易成功。现在均已不在公司任职的前高管 Jason Goldman(产品副总), Ev Williams 和 Biz Stone 曾经在拉斯维加斯举行过一次宴会,只邀请了公司的助理等漂亮女员工参加,在公司内部造成很坏影响。
与此同时,Twitter 的工程师文化也不足,没有达到比较优秀的技术公司 50% 以上是工程师的水平。而且,Twitter 最初的技术底子就不怎么样,这虽然在硅谷也很常见,但之后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使情况更加恶化:老员工都提升到了较大权力的职位。更糟糕的是,公司允许这些员工自行招聘技术人员。按一流人才往往也会找一流人才,二流人才会找三流人才的规律,Twitter 整体技术水平就江河日下了。虽然有些早期技术人员非常优秀,但是也有不少平庸者,尤其是在负责基础设施的团队。
而 Google 等公司的成功做法是,将早期技术员工(相对实力稍弱的)象征性地提升为空头衔或者名誉头衔,不实际承担太多责任,为未来加入的技术精英留足空间。
关于 Twitter 最初的技术底子差,有一点可以作为旁证。2008年中,Twitter 正处于其发展历程中最严重的技术困境中,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很大,服务老是崩溃,以至于由华人女设计师陆怡颖(Yiying Lu)设计的错误页面失败大鲸鱼(Fail Whale)居然成了一种很潮的文化符号。这时,公司收购了一家评论搜索公司 Summize。表面上是为了获得后者的搜索技术,但实际上是看中了后者的技术团队。投资人 Fred Wilson 问两位创始人打算怎样整合 Summize 的工程团队时,Jack Dorsey 的回答是:“不是我们整合他们,是他们整合我们。”Summize 的技术团队里包括有多年架构师经验的 CTO Greg Pass 和首席科学家 Abdur Chowdhury,两人后来分别担任 Twitter 的 CTO 和首席科学家,都在 Twitter 技术和团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11月 21 日,前端工程师 Adrien Gaarf在博客中这样解释自己离开 Twitter 的原因:
技术债虽然在减少但仍然很严重,评判项目不是依据客观价值或是否有用,而是根据项目的名称是否足够机灵(很多离奇的鸟名)和负责人的人缘怎么样。利益之争很多,对产品、底层等等都有太多意气之争。
Twitter 目前的问题还是之前的领导班子造成的,随着 2010 年秋 Dick Costolo 担任 CEO,2011年 Dorsey 重返,希望新班子能革除一些旧有的积弊。
是不是感觉很多方面似曾相识?Twitter 公司的教训值得所有创业公司、研发型企业吸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