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来源: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发布时间:2014/1/14 11:16:52 编辑:admin 阅读 3299
软件架构设计的“七种武器”,对于这“七种武器”的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原理之外,还要不断的在软件架构设计的工作中去实践,而且这样的实践机会有限,因为毕竟公司的项目就那么多,失去一次这样的机会就只有等下一个项目了,所以我想在这里就具体怎样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在软件架构设计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软件架构设计的“七种武器”,对于这“七种武器”的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原理之外,还要不断的在软件架构设计的工作中去实践,而且这样的实践机会有限,因为毕竟公司的项目就那么多,失去一次这样的机会就只有等下一个项目了,所以我想在这里就具体怎样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在软件架构设计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

对于外包业务类型的项目,软件架构设计的目的与产品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外包类型项目的软件架构设计目的。

1、为大规模开发提供基础和规范,并提供可重用的资产,软件系统的大规模开发,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既是软件工程本身的要求,也是客户的要求。架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公共部分抽象提取出来,形成公共类和工具类,以达到重用的目的。

2、一定程度上缩短项目的周期,利用软件架构提供的框架或重用组件,缩短项目开发的周期。

3、降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量的重用和抽象,可以提取出一些开发人员不用关心的公共部分,这样便可以使开发人员仅仅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

4、提高产品的质量,好的软件架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客户常常提出的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软件架构设计的原则

软件架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这是一个软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架构设计时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2、实用性原则,就像每一个软件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时必须实用,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一样,架构设计也必须实用,否则就会“高来高去”或“过度设计”。

3、满足复用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软件架构设计的几种视图

我们常常在讨论架构设计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或是在架构设计评审的会议上,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开发人员该如何记录Log,事务如何控制?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更有品质的完成更多的功能?怎样满足客户的非功能性需求?怎样让生产环境的平台管理人员更好的维护系统?

上面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软件系统的不同的干系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提出的问题,要回答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就得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软件架构设计这项工作。

1、逻辑架构视角,从系统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出来的软件架构能够满足业务逻辑的需求,能够处理现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逻辑需求。

2、开发架构视角,从系统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的架构要易于理解,易于开发,易于单元测试,最好做到让开发人员可以用最少的代码行数完成功能的开发。

3、运行架构视角,从系统运行时的质量需求考虑问题,特别关注于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客户常常都会要求我们系统的功能画面的最长响应时间不超过4秒,能满足2000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基于角色的系统资源的安全控制等。

4、物理架构视角,关注系统安装和部署在什么样的环境上,例如现在最流行的企业应用服务解决方案IBM Http Server +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 DB2,WebLogic + Oracle等。

5、数据架构视角,如今我们开发的各类系统,如MIS,ERP,SAP,基本上都是对各类数据的操作,把一堆不太好懂的数据展现成用户容易看懂的数据,自动处理各类数据的运算等,所以数据的持久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软件架构设计的几个步骤

1、分析需求和理解业务模型(或领域建模),并选定关键Use case。

软件的需求,可以分为从用户视角和开发人员视角来看,从用户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视角和级别去全面的认识需求并分析需求,理解业务模型。实践表明,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非功能性需求常常会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理解业务需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进行领域建模,领域建模与需求分析往往是交替穿叉进行的,领域建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联系我们CONTACT 扫一扫
愿景:成为最专业的软件研发服务领航者
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深圳 Tel:020-38931912 务实 Pragmatic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翰景路1号金星大厦18层中睿信息 Fax:020-38931912 专业 Professional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有色金属大厦509~510 Tel:0755-25855012 诚信 Integrity
所有权声明:PMI,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I-ACP, PMI-PBA和PMBOK是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的注册标志。
版权所有: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82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