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厂的诱惑力
来源: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发布时间:2012/10/21 23:25:16 编辑:itlead 阅读 1392
为什么在经营层面软件工厂有如此大的诱惑力?这不难理解,如果软件可以用工厂的模式来运作,那么程序员的可替换性将被无限强化,这样软件开发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看看近二十年来中国制造的影响,就可以理解这



  为什么在经营层面软件工厂有如此大的诱惑力?


  这不难理解,如果软件可以用工厂的模式来运作,那么程序员的可替换性将被无限强化,这样软件开发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看看近二十年来中国制造的影响,就可以理解这种廉价劳动力所蕴含的巨大杀伤力。

 

  经营层面话题可以无限丰富,但永远也无法摆脱的则是永恒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又是不得不争。

 

  外包,外协人员所有这些东西的出现貌似偶然,但终究是利益驱动。

 

  同样的原因,很多人也总是忘不了软件工厂。

 

  但软件工厂的方向实在是错误的,这种错误不在于口水上的是是非非,而在于使用软件工厂模式投入产出比很低,一样会照成利益上的损失,而非相反。

  工厂的特征是按照既定的工艺流程,大批量生产同样的东西,这时候通常会有规模效益。

 

  而软件开发是通过明确概念和逻辑来一次性的创造东西,这时候的特征是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e)。

 

  这点是有很多工程数据可以支撑的。

  这也就意味着,创造,创新性的东西是无法和工厂的特征相结合的,而更类似于某种工艺的确认过程。

 

  就我个人观察软件工厂大致处在这样一种地位:经营管理者迫于成本的压力,总是潜在的期望其可能实现;而程序员群体自身则总是对其嗤之以鼻。


  勉强为软件开发导入工厂模式时,很多人会努力切分想(设计)和做(编码)。

 

  这里的问题在于软件开发中想和做是无法切的干净利落的,想约定了做的方向,但做的过程中必然带着对想的深化。

  对于全新的开发,不管需求分析还是架构设计都很难摆脱迭代的特征,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全员参与及积极的沟通。

  独裁体制会阻塞这种信息回路,进而降低效率。

 

  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公式来做些推导:


  生产率:Productivity =  Scale/MM  单位:KSLOC/MM

 

  其中,Scale代表最终软件产品的规模,我们用代码行来做度量规模的单位。

 

  MM则是开发此软件产品所花费的人月。

 

  而与此同时,Scale = Coding Speed *Coding MM。


  Coding Speed是指一个程序员编写代码的速度(不是指生产率),而Coding MM则是指所有程序员 用来编码的时间。

 

  把这两个简单的公式合在一起,生产率的公式将变为:

  Productivity =  Coding Speed* CodingMM/Total MM  单位:KSLOC/MM

 

  如果我们假设Coding Speed是一个程序员写出Bug最少,质量最佳代码的时间,那么显然生产率主要和程序员的能力以及编码所投入的时间有关。

 

  而软件工厂模式恰恰与此相反,编码速度较低,耗费在沟通上时间会多,所以生产率大致上是低的。

 

联系我们CONTACT 扫一扫
愿景:成为最专业的软件研发服务领航者
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深圳 Tel:020-38931912 务实 Pragmatic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翰景路1号金星大厦18层中睿信息 Fax:020-38931912 专业 Professional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有色金属大厦509~510 Tel:0755-25855012 诚信 Integrity
所有权声明:PMI,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I-ACP, PMI-PBA和PMBOK是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的注册标志。
版权所有:广州中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82838号-2